你的位置:ssc时时彩论坛 > 新闻动态 > 我国最后一位状元的试卷原件,字体风格令人赞叹,胜过印刷体
新闻动态
我国最后一位状元的试卷原件,字体风格令人赞叹,胜过印刷体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#寻脉国风#

他靠着一手漂亮的字和个好名字当了状元,而本该当状元的那位同学却因名字的原因屈居第二。

正好他们在同一年参加科举,原本应该稳稳当当拿下前两名,可是慈禧插了手,结果名次给弄反了,没想到这一下子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……

这位本该考上状元的清朝天才叫朱汝珍,虽然小时候家里穷,但他可是个聪明得很的人。

在乡试和会试的时候,头一次就考上了,最后成了附近区域里有名的举人。

这个时候,光绪皇帝听说了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甚至直接把他请上了官位。

一般来说,升职晋级得等到最后的考核结束,这样自己才更有分量。

不过在朱汝珍等着参加殿试的时候,光绪皇帝就把他给安排了个官职。这其中也有光绪皇帝急着要壮大自己势力的原因。

朱汝珍对此朝廷的争吵不在乎,他心里就想着要考个好名次,状元奖他是势在必得的。

当他看到题目时,立马提笔写下让人惊叹的文章,用的是他最拿手的楷书。

当阅卷的老师看到试卷上的内容时,都忍不住夸赞一番。

不过,他们心里挺纠结的,因为还有篇文章跟朱汝珍的文章不相上下,这可咋办呢?

其实大多数官员都更喜欢朱汝珍的文章,因为他的字写得规规整整,非常好看,而且他的内容直戳痛点,一针见血,真的是个有见地的人。

不过他们说了不算,只能把这两张试卷递给慈禧太后。

拿起朱汝珍的试卷时,她没仔细瞅,只看见整齐的字就满意地点了点头。不过一看到试卷上的名字和老家,她立马就变了脸色。

就因为一个“珍”字,她一下子想到了让她气炸了的珍妃,差点儿就把她扔井里。

就一位珍妃,让慈禧觉得权力被挑战了,心里可慌得很。为了不让光绪皇帝“走歪路”,慈禧太后下令杀了她,但心里还是留了块疙瘩。

还有,再加上朱汝珍的老家广东出了不少搞革新的人,让这个守旧的老太太心里有点慌。

各种原因加在一起,朱汝珍的名次从第一变成了第二。

大伙儿你瞧我,我瞧你,咱也只能认了这个现实。

不过,朱汝珍对当上第二名这事儿倒没放在心上,反正他照样能在朝廷里混得开。

因为被慈禧拒绝了,朱汝珍受到了排挤,最后只好出国去寻求救国的办法。

这之后,他意识到做生意有多重要,开始不认可“种田是主,做生意是副”的想法,于是建议好好发展商业,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。

还没等事情动起来,各种革命人马就纷纷出现,他心里明白大清已经危在旦夕,就算看到溥仪当上皇帝,他也知道清朝的没落已经是个定论。

他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搞起了工厂和学校,面对那些想复辟清朝的老顽固,他也没怎么表态,还拒绝了溥仪的邀请,最后还是选择支持我们党。

他乐意掏钱,帮咱们党的人打掩护,真心是个爱国者,一心一意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出力。

就算拿了个二名,被朝廷的人排挤,朱汝珍倒也没太在意,他心里想着大家和小家,没能当上状元确实有点可惜。

那刘春霖这位状元最后过得怎么样呢?

因为字写得好,所以能考上状元,上面也提到过,和朱汝珍文章水平差不多的还有刘春霖的作品。

一看到“刘春霖”这个名字,慈禧太后立马就眼前一亮,觉得这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,“春雨落甘霖”听上去既新鲜又轻松,特别好。

现在的清朝情况真的很糟,外面有外国侵略者盯着,里面又是争争吵吵,让慈禧喘不过气来。

慈禧没有放过任何机会,连一个名字的含义都仔细琢磨。

所以,她就把刘春霖的试卷直接放在了朱汝珍的上面,从此刘春霖成了咱们中国最后一个状元。

考上状元是很光荣的事,但成为最后一个状元,就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了。

因为他成了最后一批考上官的学子,后头的官员当得更轻松,全是靠关系上来的。随着革命一来,他的状元身份简直就是个累赘。

实际上,能当状元,主要是因为他这名字好,还有就是他的字写得棒。

相比朱汝珍的笔写得锋利又有个性,刘春霖的字更像传统的馆阁体,典型的小楷,看起来端庄大方,正符合慈禧太后的审美。

虽然朱汝珍也算是个书法家,但他的写字水平比起颜真卿的大字可差远了。刘春霖的小楷真是个特例,后来的很多人都想学着模仿他。

他的字写得跟印刷的一样好,而他随便写的文章都成了后人的字帖,足见他的书法水平有多高。有时候,写字写得漂亮,也能算是一门特技呢。

要是洪秀全当初写的字好点儿的话,可能就不会连着落榜四次了。洪秀全本来就是个农民,他想靠进京当官来改善自己的生活。

所以他信心十足地学习,写起来也特别顺,但是不管文章多精彩,他写的字就是一团糟,根本引不起主考官的注意。

他们写的文章一个标点都没有,看了半天也弄不明白什么意思,再好看的文章也就成了没用的废纸。

刘春霖真走运,碰上了个喜怒无常的太后,结果最后成了状元。

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,刘春霖的结局好像比朱汝珍差了一点,难道这就是“状元”的待遇啊?

民族气节跟朱汝珍一样,刘春霖也出过国深造,回来后就去学校工作了。

清朝要完蛋的时候,他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啥,只能在一小块地方呆着,安心做个老师。显而易见,“最后一个状元”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来的。

刘春霖又得在袁世凯的手底下做些写字的活儿,但看到自己写的东西,他心里就觉得没啥意思,因为全都是一堆拍马屁的话。

不止这样,为了迎合上头的心意,刘春霖每天都得写一篇关于皇帝的小故事,满足上级的“求知”需求。

因为刘春霖工作踏实,职位不断上涨,大家都挺羡慕的。可是刘春霖一点儿也不高兴,因为他彻底看透了里面的烂事。

这种争权抢利、排挤别人的事儿真是屡见不鲜啊。

他当年在清朝的朝廷上见过世面,没想到清朝早就垮了,现在的政府还是这样。

这让一直心怀梦想的刘春霖彻底失去了信心,对他们再也没有指望了。

在某一天,他选择辞职,不再助纣为虐,即便有人来请,也不出山。

这段隐居的日子可能是他最自在的时候,他天天都泡在字和画里,就为了练好自己的书法。

就在这段时间,刘春霖的字也有了些变化,从之前那种挺笔挺划的馆阁体,慢慢变得更加随性流畅,明显能看出来他心情和性格也跟着转变了。

无论怎么变,他的字现在依然被视为“模范”,连一些书法家看了都要自愧不如。

他的气节就像他的字,都是那么结实有力。

当国土受到威胁时,刘春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决定运用自己的知识改变社会,他努力教育大家明白报效国家有多重要。

到了老了的时候,因为到处跑,剩下的钱渐渐就花光了。国家危在旦夕,他又开始动笔,写了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文章,然后拿去卖。

他卖字画的钱全都拿去抗日了,卖的字画多得都数不过来。

朱汝珍和刘春霖活在那动荡的时代,没被封建思想左右,也没被权力的欲望蒙住了眼。他们最终都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中而努力,都是有着民族精神的义士!



Powered by ssc时时彩论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